迪威目录目前已创建 172 个网站目录,收录 16332 个站点! 网站提交入口
当前位置:迪威目录网站目录 › 搜索结果 › 天津市 RSS

站点分类

与关键词“天津市”相关的结果

  • 天津市小客车调控管理信息系统

    天津市小客车调控管理信息系统 已审核

    2014年1月16日零时,由太极研发的天津市小客车调控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也是继北京、广州使用小客车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后,太极完成了又一重点项目。网站全天受理2014年1月16日零时起,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登录网站进行小客车指标申请,网站每日24小时(无节假日限制)均接受申请。网上全部办结网上可以办理各项小客车指标业务,包括个人、企业申请增量指标、申请更新指标,申请资格复核,查询摇号或竞价结果,下载打印指标文件等所有申请指标事项。申报流程便捷我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方便申请人填报,因此个人在网站提出申请,只需填写“手机号”、“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码”等基本信息。企业填写“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等基本信息。申报时间安排自2014年1月16日-2月8日受理的申请(通过资格审核)都将纳入首次增量指标配置,即2月25日组织的竞价或2月26日组织的摇号。报名时间的先后与摇号结果无关。因此,请大家根据个人时间安排选择申报时间。慎重申请指标根据《办法》,通过摇号获得小客车指标,如果6个月之内没有使用指标视为放弃,并且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增量指标,包括摇号和竞价方式。因此,提请大家不要盲目申请。

    2017-06-22
  •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已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学校建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留学生1100余人。学校目前拥有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意大利卫生部共建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剂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中心,天津市组分中药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和教育机构。学校出版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天津中医药》、《中医脑病杂志》等学术刊物。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方针,建设高层次、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2017-03-22
  • 天津农学院

    天津农学院 已审核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2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和优势,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49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现有14个教学单位,6个学科门类、39个本科专业、14个高职专业、4个硕士点,全日制在校生1.1万人。有2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有7门市级精品课程,7个市级品牌专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00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设有“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花卉技术工程中心”、“天津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天津中日农村环境资源合作研究中心”、“天津市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 “天津市农业节水研究中心”。 学校以服务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己任,主动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专业生态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校强化“宽、适”性人才培养模式,植根津沽大地办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天农毕业生的朴实无华、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用人单位对天农学子的共识。学校桃李遍及海内外,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2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技人才、教育专家、优秀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校建有2个市级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988人,其中专任教师588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9人。教师当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3人,硕士学位的269人,有教授91人,副教授242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天津市授衔专家1人,市级优秀教师5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人选1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学校还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近五年来,全院取得包括国家级“863”、“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500多项。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412项、授权专利40项。《天津农学院学报》作为公开出版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和天津市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农业类重要刊源。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乌克兰、菲律宾、日本、加拿大、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今天的天津农学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她将继续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 的天农精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立足天津,辐射环渤海,以服务沿海都市型农业为己任,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懈努力,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农业大学”目标稳步迈进。

    2017-03-22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已审核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 2004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大港区政府(现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按照新的模式和机制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坐落在大港高教生态园内。 学院为股份制合作办学实体,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独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学院拥有千亩校园,近万人规模,总建筑面积 22 万余平方米,在校生约 9400 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7 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滨海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6 年、 2007 年学院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分别授予“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和“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称号。 2007 年,天津市教委、人事局授予学院“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年 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来学院视察,对学院校园规划和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学院党委分别被天津市委教工委、南开大学党委授予“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党组织”称号。 南开大学创建于 1919 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 综合性大学 ,是国家 “ 211 工程 ” 和 “ 985 工程 ” 重点建设高校,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滨海学院秉承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传统,传承南开大学优良学风、校风,坚持“以德治校、质量为本、特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不断增长为主线,致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滨海学院紧密依托南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经济管理、金融、外语、法政学、艺术、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应用数学等 10 个系、 32 个专业方向。各系 ( 专业 ) 主任由南开大学相关院系负责人或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 519 名任课教师主要来自南开大学,其中大部分任课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并有博士生导师直接授课。 滨海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把跨文化观念融入教学和校园文化之中,体现了国际性、开放性的办学理念。学院从美国、日本聘请多名外籍教师任教,并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日本函馆大学、山梨学院大学、城西国际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台湾南开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等 10 多所国外(地区)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了“ 3+2 ”、“ 2+2 ”等多种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建有一流的教学楼、专业实验室、图书馆、室内外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并拥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校园“一卡通”系统。同时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教学、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学院教学设施齐备、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 厚 。 学院距市区 34 公里,交通便捷。

    2017-03-22
  • 天津市耀华中学

    天津市耀华中学 已审核

    天津市耀华中学是天津市教委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建校86载,以历史悠久、校风淳朴、英才辈出享誉于世。其前身为庄乐峰先生于1927年创办的天津公学,1934年更名为耀华学校,取“光耀中华”之意,1952年改名为天津市第十六中学,1988年复名为“天津市耀华中学”,并于同年创办了“耀华中学智力早期开发实验班”。一代代耀华人秉承“勤、朴、忠、诚”的校训,本着“为每一个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德育魂、以文化人、以学养志、以体健身”的办学特色,积极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使耀华园成为师生共同求索的乐园。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关注细节,构筑优秀,创新体制,锐意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坚持“以德为首、以业为本、以研为导、以质为重”的理念。 耀华中学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于2003年完成改扩建工程,一所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现代化的耀华中学展现在天津人民面前。现在的耀华中学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到6.7万平方米,学校有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科教馆和网络中心,有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健身房、游泳馆、篮球场、标准足球运动场,有可接纳1800人同时用餐的餐厅、学生公寓等。2011年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天津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一至四校舍历史风貌建筑的加固修缮工作,使古朴典雅的耀华园更加生机盎然。

    2017-03-16
  • 同望小学

    同望小学 已审核

    同望小学前身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为解决南开大学教职工子女读书,于1924年左右所办的附属小学。校名为南开八里台小学。1931年该校颁发的学生毕业文凭校长署名为南开大学教务长黄钰生。1933年更名为天津市第四十小学;1945年改为天津市立第三十五保小学;1949年天津解放后改为天津市立第三十五街小学,同年暑假又改为天津市第六区第十一小学,1956年更名天津市河西区佟楼小学。1989年学校开始进行以校长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工作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等一系列改革。  1992年下半年,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原佟楼小学领导班子学习研究了李铁映在山东全国教育会议上的一段讲话:“加快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结合当时改革形势,王家祥校长在亲自走访了区工商联、个体劳协等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办寄宿班的提议,得到了当时河西区副区长薛世才的支持,当年11月全校教师利用了一个周二政治学习的时间走向社会各大商场散发 招生广告,立即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映,天津日报等新闻单位发了引人注目的报道。  1993年3月佟楼小学一年级和学前班两个寄宿班正式开课,一年级请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孙彤芬担任语文课,河西区教师进修学校霍力申校长担任数学教师。名师效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到1995年形成了佟楼小学寄宿部,1997年正式命名公办民助性质的同望小学。1998年1月由公办民助改制为民办公助,国家不再向同望小学拨经费,同望小学每年还要向佟楼小学拨款30万元,以补充佟楼小学教育经费之不足,2001年1月1日起又进一步改制为“国有民办”,实行河西教委委托校长办学,包括45岁以下职工退休在内的一切劳保福利均由学校自筹,负责80名已退休教师日常管理及福利,国家不再负责任何经费。至此已形成了全市体制改革最彻底的“四独立”学校。  2001年1月12日经河西区教育委员会批准,将办学性质转为民办学校至今。

    2017-03-16
  • 天津市塘沽区第二中心小学

    天津市塘沽区第二中心小学 已审核

    天津市塘沽区第二中心小学是一所市级模范小学,始建于1964年3月,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重新修建。学校占地14000㎡,建筑面积12614㎡,环境幽雅宁静,集办公、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并配有多功能教室、电子备课室、微机房、语音室、自然教室、音美专用教室、形体教室、书法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馆、塑胶操场、餐厅等。设施先进、齐全,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1人,占教师总数的57%,青年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专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占全校教师的35%。学校确立了“科研兴学、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及“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工作为主线,以科研工作为先导,以管理工作为基础,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集品德、智能、身体、情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具有一定特长,有强烈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办学思想。确定了“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 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培养学者型教师,探索以寻访海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师生的文化底蕴,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学校是多年的排球传统校,为天津国家队输送了数名专业运动员。 学校曾被命名为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天津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市优秀家长学校,区绿色学校、区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区“十五”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区双拥模范单位,区体卫工作先进单位,区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新世纪杯教科研论文评比先进单位等殊荣。

    2017-03-16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心庄小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心庄小学 已审核

    塘沽中心庄小学是天津市塘沽区西部的一所农村小学,建校于1943年,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7000m2,建筑面积10100m2。全校24个教学班,1021名学生,教职工80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学历38人,本科学历14人。学校有自然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书法室、围棋室等现代化的专用教室。各教室四机配备齐全,并建有\\\"双向闭路\\\"、\\\"智能广播\\\"、\\\"校园局域网\\\"等先进的教学辅助系统。学校做到了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校图书室藏书2万余册,有一个11000 m2 田径场,体育设施齐全。几年来,学校全体教师正遵循开拓进取、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致力于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思路。学校先后被命名或评为 \\\"全国对联教育基地\\\"、\\\"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小学\\\"、\\\"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教育基地\\\"、\\\"新世纪社会公认优秀学校\\\"、\\\"天津市'十五'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天津市'三A'学校\\\"、\\\"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等光荣称号。1994年,在学校兴建教学楼时邵逸夫先生慷慨解囊,捐资50万港元。教学楼定名为\\\"逸夫教学楼\\\"。逸夫楼建筑面积2000m2,外形美观,布局合理。

    2017-03-16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草场街小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草场街小学 已审核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草场街小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有着50多年文化积淀的发展较为成熟的学校。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184人,教师97人。专任教师8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69人,小学一级教师14人,见习教师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71人,其中10位教师已取得学士学位。大学专科学历1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我校专任教师总数98%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现已具备较为先进的办学设施,各教室安装多媒体展示柜,增设多功能教室及教师电子备课室。满足了教师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需要。学校日常工作井然有序,全体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校本着“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德才兼备 和谐发展”的校风,以“德高业精 求真务实”的教风和以“勤学不厌 善思有恒”的学风致力创办滨海新区特色学校。 由于学校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区先进行列,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天,草场街小学正如一匹奔驰的骏马驰骋在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征程上,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打造富有滨海新区特色的教育品牌。

    2017-03-16
  •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已审核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坐落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内,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首批进驻的中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700亩,总建筑面积达15.3万平方米。教室、实训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各项设施先进且完备,满足师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跨越发展 堪称示范 学院以“创造社会需求”为使命,立足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技能人才,锐意拼搏,实现跨越式发展。2007年被认定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钳工技术和模具制造技术示范实训基地;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学校;2011年被授予天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质量第一 人才抢手 学院在办学规模、育人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领跑天津市同类院校,并在全国同行业内享有很高知名度。目前在校生7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形成了以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为支撑,以“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讲会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上乘,培养的技能人才“素质全面,技艺精湛”,广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大胆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实施《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课程计划》,对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实行全覆盖地职业素养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锻炼学生养成在社会中独立生存,在企业中健康发展的能力。学院开展爱的德育、快乐德育等特色教育,加强学生的个人品质。学院开展的“心与灵的教育”,通过“心灵碰撞”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外化于个人的日常行为。文化引领 内涵建设 学院经过长期积累沉淀,形成了体系化的学院文化。秉承着“责任、良心、品质、服务”的核心价值观,锻炼出一支“能攻难关,能打硬仗”的教师队伍,时刻践行“忠诚敬业、慎独奉献、持续挑战、永远卓越”的学院精神,为学院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每年的金秋艺术节已成为学院的亮点,为师生展示风采和文化内涵提供了舞台。学生青春军乐团享誉津门。学生合唱团多次在园区大型活动亮相。学院游学俱乐部成功组织赴日学访。实训规模 全国领先 学院拥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等3个市级骨干专业。5栋实训楼、4个实训场,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设置实训室52个,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涵盖机电行业数控、模具、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汽车、电梯、焊接技术等专业。其中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数控车组合、普通车工、装配钳工、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及焊工等7大实训场,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比赛赛场。承办大赛 展示实力 自2008年起,学院连续5年成功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比赛,2012年高质量协办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全院师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真诚服务,以“满意在天津,感动在机电”为工作目标,使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和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院派出的选手代表天津出赛,获得了13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学院和我市取得了骄人成绩。探索创新 教改显著 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探索。针对学生在校的3年教学安排,构建起一个独具特色的“三段式H结构”教学模式,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学生的适应期放在校内”,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一经验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以《发挥校办企业桥梁作用,实现毕业生准员工过渡》为题进行了推广和交流。校企合作 深度融合 学院先后与数十家独资、合资、国有、民营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组织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学到先进的加工手段、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优秀文化。建立了“日立楼宇”、“一汽丰田”、“大连机床”等3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把教学与企业一线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学生缩短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同时建立了“摩托罗拉”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及滨海新区职工培训基地。友人来访 交流促进 随着学院在职教行业的知名度日益扩大,国内外友人纷纷来访,对学院各方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纷纷抛出合作意向的“橄榄枝”,“机电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主席杰克·杜塞多普先生来到学院,观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比赛。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长代表团到学院参观考察。德国黑森州达姆市——迪堡教育局主任托马斯•盖瑟尔先生等参观学院,并参加中德职业教育研讨会。

    2017-03-16
共 11 条12下一页尾页
最新收录
快审收录
等待审核